教师服务直通车
图书简介

全书内容包括四个部分:一,综合性实验,通过临床标本如呼吸道、消化道、血液等标本检查,训练学生学会将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性实验技术与操作应用于实践;二,病原生物感染动物模型的制备,介绍艰难杆菌、华支睾吸虫等感染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临床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三,基于临床案例的创新性综合实验设计,通过实验设计、实验操作、结果分析等方面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最后,简单介绍一些临床及科研上应用广泛的新型实验技术及仪器。本书适用于临床、预防、基础、口腔、护理、麻醉、药学、检验等专业的本科学生使用,也可以作为临床医生、社区医疗人员的参考书。


本教材由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经验丰富的教学团队引领,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老师占80%,不少老师具有临床一线的工作经验。教材的内容及形式吸取了广大师生的意见和建议,也汲取了众多的教科书之优点。本教材注重“三基培养”的同时,紧跟“十四五”教材建设工作要求,将纸数相结合,同时注重思政课程和学习目标的培养,突出专业性和实用性。

作者介绍

李梅,女,博士,教授,就职于天津医科大学病原生物学系副系主任/书记。教授本课程30余年。教学经验丰富。兼任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天津市预防医学会卫生检验分会, 副主任委员。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医学微生物学基础实验/1
实验一  细菌形态学检查方法/1
实验二  细菌培养技术/8
实验三  细菌生化鉴定方法/13
实验四  细菌变异的诱导与观察/19
实验五  细菌的分布及环境因素对细菌的影响/21
实验六  药物敏感试验及耐药因子传递试验/27
实验七  厌氧性细菌的分离与鉴定/31
实验八  螺旋体的形态观察、分离培养与血清学试验/36
实验九  支原体的分离培养与血清学试验/42
实验十  立克次体的形态观察与外斐试验/46
实验十一  沙眼衣原体的分离培养与包涵体观察/48
实验十二  真菌的形态观察、培养与鉴定方法/50
实验十三  病毒形态的观察/54
实验十四  病毒分离培养技术/57
实验十五  病毒数量和感染性的测定/61
实验十六  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试验/64
实验十七  病毒感染的快速诊断/68


第二章  医学免疫学基础实验/71
实验一  抗毒素的中和作用/71
实验二  小鼠免疫器官观察/72
实验三  凝集试验/74
实验四  沉淀试验/77
实验五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79
实验六  E花环形成试验/81
实验七  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的测定/83
实验八  淋巴细胞转化试验/85
实验九  唾液溶菌酶试验/87
实验十  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测定/88
实验十一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89
实验十二  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91
实验十三  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94


第三章  人体寄生虫学基础实验/96
实验一  消化道线虫/96
实验二  血液和组织内线虫/101
实验三  消化道吸虫/103
实验四  血液和组织内吸虫/105
实验五  绦虫/108
实验六  消化道和生殖道原虫/113
实验七  血液和组织内原虫/115
实验八  医学节肢动物(昆虫纲)/118
实验九  医学节肢动物(蛛形纲)/124
实验十  粪便检查技术/127
实验十一  其他排泄物与分泌物的检查/131
实验十二  肛门周围虫卵检查方法/133
实验十三  血液检查/133
实验十四  器官组织内寄生虫采集及检查/136
实验十五  寄生虫学常用及特殊的免疫学、分子生物学技术/137
实验十六  常见的寄生虫感染的动物模型/140


第四章  综合实验/149
综合实验一  常见病原性球菌的分离与鉴定/149
综合实验二  肠道感染常见致病菌的检测/153
综合实验三  泌尿生殖道感染常见病原体的实验室检查/157
综合实验四  免疫细胞功能的检测/162
综合实验五  免疫组织化学实验/166
综合实验六  日本血吸虫感染家兔的病理学观察及实验室检查/169



附录A  常用仪器的使用与维护/172

附录B  常用培养基的制备与应用/179

附录C  常用试剂和染色液的配制/192

附录D  细胞培养常用试剂和培养液/207

附录E  菌(毒)种的保存及保管/209

附录F  实验动物管理条例/211

附录G  医学微生物学重要英文词汇/214

附录H  医学免疫学重要英文词汇/220

附录Ⅰ  人体寄生虫学重要英文词汇/229

附录J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室规则/233

附录K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234

参考文献/237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