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服务直通车 现代康复医学资源库
  • 置身丛林:以案沉思家庭教育实录
  • 作者:李辉
  • 策划编辑:郭善珊
  • ISBN:978-7-5772-1564-8
  • 图书开本:32开
  • 出版日期:2025-07-15
  • 定价:55.00元
图书简介

本书作者以婚姻家庭与家庭教育为经纬,铺开了一片真实案例的丛林。从多年经手的案件中,作者精心采撷那些触动心弦的案件故事,以细腻笔触娓娓道来办案历程,让读者仿佛亲临其境。透过这些鲜活的案例,读者不仅能真切感受到青少年的成长困境,更能在阅读中自然而然地思考:何为家庭的本质?何为家庭教育的真谛?

全书分为5个板块:时间与空间、失衡与平衡、分裂与融合、旧物与新思、失去与回归。基于此,让我们以他人的案件为参照,走进他人的人生,用参与者的视角,去体验、观察、思考,去寻求对我们有益的启发,重悟家庭教育应有的内涵,回归和重塑青少年家庭教育应有的样态。


1.何为家庭的本质?何为家庭教育的真谛?

2.真实案例串联教育话题,在冷静观察与深刻沉思中,既呈现对社会现象的独到见解,又为家庭教育困境提供建设性的解决思路。

3.突破传统法律读物的框架,在理性剖析之外更倾注人文关怀,让法治案件既保有思想的锐度,但更借助人生故事,诱发体验和思索,深藏情感的温暖。

4.这一切都指向一个温暖的愿景——引领家庭教育回归其爱与成长的本质。


精彩试读:

前言

之所以写这本律师观察录,是因为我心里有着强烈的分享欲望和执念。

这十几年来,作为专业的教育律师和家事律师,随着处理的涉校案件、家事案件、青少年突发情况案件越来越多,我越来越发现,在今天的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生态系统中,在很多事情上,我们往往忽视了这个系统的核心——孩子们的观感和体验,忽视了他们作为教育生态核心要素的被动性、能动性,以及他们观察问题、感受问题、反馈问题的第一视角。

青少年的人生,可以说很大程度上是被父母操控的,也在个别重要时刻、重要事件中,被决策和处置这些重要事务的成年人——父母、其他监护人、教师、律师、心理专家、教育行政和公检法等人员所影响和左右。

人们常说,律师办案,其实是在办理他人的人生,我深有同感。

我们所办理的大量成年人案件,特别是家事案件,其实影响的并非只是作为委托人的成年人的人生,更是那些被监护的青少年的人生。

无奈在众多案件的处置过程中,作为未成年的青少年是被动的,他们尚不能独立发声,往往只能附着于监护人的意思表达,受制于监护人的决策。可是,成年前的人生,或许是一个人最重要的人生阶段。往往人生幸与不幸的底色,都在青少年时期已成形。遗憾的是在这个最重要的阶段,他们作为未成年人,很难左右自己的人生。

随着办案经验的积累,我越来越感到,我们成年人在处理自身事务时,必须让自己拥有第三只眼睛。要经常跳到局外,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关怀和关注。

当然,办案时,我有这种感受和思维也和我的个人经历有关。我身上兼具教育人和法律人的双重特征。

我曾是一名科班出身的教育工作者,有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专业背景,曾当过十几年的大学教师。在我担任大学教师期间,我的课一直被同学们喜欢,我知道他们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和课程。我也取得了日本神户大学的法学博士学位,曾是国内外优秀教育的体验者。我了解有意义的“教与学”是一组什么样的关系。一路走来,我深知孩子们求学路上的欢乐与艰难,能跟他们同频共振。

我还是一名律师,十几年前辞去大学教师和学院的管理职务,专注于教育和家事领域法律服务。十几年来,我办理了数百起教育案件和家事案件,担任着几十所大、中、小、幼学校的法律顾问,处理众多的学校法律事务。与此同时,在大学任兼职教授,教大学本科生,为中学生开课,为中小学的老师们和家长们进行了几百场的培训,涉及法治问题、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诸多领域。

在这样的工作中,我能了解学生所思、学校所想、家长的诉求。此外,我也是一名中学生家长,为子女的成长不断在进行着教育的反思和自我提升。

这一切都使得我有了一个综合的视角——既作为律师又作为家长,还作为校方法律顾问,更作为孩子们喜欢的老师,在这样一个综合的身份当中,不断切换,不断去感受孩子们真正需要什么?我们要为他们解决什么?怎样才能真正有助于他们成长?这使得我在很多案件中,有了越来越多关于教育和家庭问题的多维观察和思考。    

 身为律师,一些案件结案后,我和当事人成了十几年的朋友。这使我有机会能够看到,一个十几年前的案件,当年的各种决策,在十几年之后,是怎样对这个家庭中青少年的人生产生影响的。家庭在解体、重组、发生变故之后十几年的发展轨道当中,又是什么样的要素成为产生青少年问题的根源。

所以,律师办理的不只是委托人当下的人生,还是某个家庭中青少年十几年之后的人生。对于家庭而言,律师办理的不是一个个体的人生,而是很多个体的人生。

在这些案例当中,值得我们观察和思考的视点当然很多,但家庭、家庭教育问题是我关注的焦点。

这些呈现问题的案件,类型繁多。其中,有的是纯粹的家事案件,比如最典型也是数量最多的离婚案件、抚养案件;有的是家校冲突案件;有的是青少年侵权案件;有的是学生自伤案件;有的是治安案件、刑事案件……

对大部分家庭而言,很少有机会去接触这么多不同类型、不同视角、影响青少年成长的案件。对大多数监护人而言,也很难有意识去了解青少年群体会出现什么样的案件类型,它们背后又反映出自己孩子所在的这个群体及年龄段有什么需要特别关注和应对的特征。

这些案件,对很多家长而言,是一片未知的丛林。作为家长,我们拥有的往往只是自身对自家孩子的一种自上而下的单一视角,很少看到孩子背后的整个森林。

一叶障目,不见全貌。

未见森林,怎知个体?

很多时候,我们只有见识了足够多的样本,将自己置身于众多家庭问题和教育问题的丛林中,才能切身感受到丛林中的风雨雷电,才能跳出监护人单一局限的视角,看到影响孩子们成长变化的综合的教育生态,以此获得启发,反思我们自身的家庭问题,改善家庭环境,给孩子打造良好的教育生态。

基于这样的想法,我整理了自己的一些办案实录,撰写了这本律师观察录。写作中,我隐去了所有案件的敏感信息,每一位人物用的都是化名,案件的时间、地点、环境、家庭背景、人物性格也都进行相应的艺术化处理,没有一个案件是原貌原人物原家庭呈现,但每个案例背后都有真实的人生故事。

为了让读者有亲临现场的感受,我还是使用了第一人称,带您一起走进他人的人生。

让我们以他人的案件为参照,走进他人的人生,用参与者的视角,去体验、观察、思考,去寻求对我们生活、教育有益的启发,去自我提升,去重悟家庭教育本来应有的内涵,回归和重塑青少年家庭教育应有的样态。

这就是律师观察录——《置身丛林:以案沉思,家庭教育实录》的由来。

愿这本观察录于你我之家庭,之教育,皆有启发。

让我们置身在家庭教育的丛林中,观他人,知自身,爱护孩子,护佑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


作者介绍

李辉,日本神户大学法学博士,华东政法大学兼职教授,上海丰兆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律师,CCTV-12《法律讲堂》节目主讲人,上海市律师协会婚姻家庭业务研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法学会教育法学会律师理事。上海市几十所家校法律顾问,上海松江李辉法治教育工作室创始人。首届上海市文明家庭。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时间与空间

1、 做父母不需要考试吗? / 5

2、 再婚吧!妈妈,给我一个新爸爸 / 15

3、 女儿的虚荣,爸爸的枷锁 / 22

4、 青春期、手机与咖啡 / 3


第二章 失衡与平衡

迷失在留守的孤岛 / 47

6、 被父母折翼的少年 / 57

7、不自律的乖女儿和女魔头 / 69


第三章 分裂与融合


子为何起诉父亲要改姓名 / 93

10、抑郁症:家是港湾,爱是退路 / 103

11、夫妻和孩子,谁才是家的核心 / 11


第四章 旧物与新思

全职妈妈和孩子的教育生态圈 / 137

14、赌徒母亲的涅槃公主 / 146

15、巨婴离婚,要向父母溯源 / 157


第五章 失去与回归


......    


分享